English

成品油涨价 不会引发通胀

怎样看待钢、油、棉价格波动之二
2000-06-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温源 本报通讯员 邱雪霖 我有话说

从6月1日起,我国再次统一上调成品油价格,汽油、柴油出厂价每吨分别上涨300元、100元。各地燃油价格也将相应上调。这是近半年多来国家第四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此前去年11月份和今年2月份、5月份分别上调3%、5%和8%。油价涨幅一次比一次大,难免有人担心:成品油涨价会不会引发物价上涨的连锁反应?

涨价压力哪里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实际上是市场供求关系的信号。据能源专家周大地分析,近来三次成品油调价都是顺应市场的应变之举。

我国原油与国际市场接轨,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原油,国际原油上涨是国内成品油涨价的根源。1999年我国油品进口已突破4000万吨。据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每桶涨一美元,我国大约需要多支付2.8亿美元。近半年来,国际油价平均每桶上涨约5美元,我国就要多付7亿美元,约合60多亿人民币,国内谁来消化这笔增加的开支?

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使国内炼油企业首当其冲,生产成本剧增,而成品油价格上涨远远跟不上作为原料的原油价格涨幅。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半年时间内,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每桶油价从20多美元最高突破30美元一桶,目前仍在25美元一桶上下的高价位波动,半年平均涨幅高达25%-50%,而同期内国内成品油三次累计涨幅不过16.8%,因而生产成品油的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同时,近半年内市场成品油供应较为紧张,沿海成品油走私悄悄抬头,因此,“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呼声越来越高。

油价上涨市场平静

成品油作为基础产品,其价格的变动在国民经济中非常敏感。成品油生产企业大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且作为主营业务大多归入已经上市的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和准备上市的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大多处于重组调整状态。这些企业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两大股份公司上市表现,他们的利益当是国家宏观调控考虑的重点。

周大地认为,成品油消费者、从燃油锅炉用户、汽车运输公司、航空公司到出租车司机,这些群体仍是承受能力较强的企业或个人,适当的燃油涨价当能承受。

国内成品油调价两周后,市场基本平静。有关部门对各地市场调查发现,柴油的销售好于汽油。成品油涨价没有引发下游经济环节的涨价连锁反应。

油价上涨减轻了炼油企业肩上的压力,华东地区那家一季度亏损上亿的炼油厂,提价后6月份将开始赢利。

油价变动是一种正常现象

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前景如何?专家认为,目前乃至今后影响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中国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对国内市场供求的调控力度;二是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三是国家有关的政策,如国家管理的成品油价格的调整,以及酝酿多时的燃油税的出台时机等。

有关专家分析,中国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现已实现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而且集中了国内油品批发权,它们如果充分发挥优势,对国际油价波动的价格承受力越强,对国内油品市场的供需调节能力越强,就能保证油品资源总量平衡,国内成品油价格波动就小;再看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业内权威人士估计今年内应能维持在20美元以上,但难以回到30美元的高价位,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3月份的维也纳会议也将平均油价定为25美元一桶,因此不会再对国内成品油价格造成大幅上涨的压力;国家在对油品价格进行调控过程之中,已加大了市场调节机制的力度,预计年内市场变化不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认为,石油上下游的产业链很长,对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经济作用非常大,往往起到市场动态指标性作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结构调整,各发达国家高耗能的产业正在衰退,而网络经济的增长对能源的消耗很有限,因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不能成正比。典型的是美国依然在高油价下保持旺盛的经济增长。同时,世界各国对油价波动的承受力大大增强,这也是有人预言的“第四次石油危机”迟迟不来的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在政府监控之下,国内成品油价格无论如何波动,都不可能成为通胀的导火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